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轉載) 少與多的管理哲學

開學第一天,教室裡擠滿來選修「領導」課程的學生,這一群兩年後就會變成企業競相爭取的名校MBA,心中難免興奮地等待教授的出現。

教室門被推開後,走進三個人,教授後面跟著一個年輕的陌生人,還有一位則是大家都認識的企業名人,年紀與教授相當,大約都在六十歲左右。

教授先介紹這位年輕的陌生人,說他是去年以第一名畢業的MBA學生;另外這位企業名人則是教授的高中同學,學歷只有高中畢業。教授說明他今天會請這兩位來賓分別用二十分鐘來說明什麼是「好的領導」,然後要同學寫出這兩人的差異何在。

第一名的畢業生在短短二十分鐘內引用了五位名人的領導經驗,這五人包括奇異的傑克威爾許,英代爾的安迪葛洛夫,管理泰斗彼得杜拉克,與台灣的郭台銘和張忠謀。聽來似乎這五人的領導方式便代表著好的領導。

年輕人講完後,很有信心地將麥克風交到這位企業名人手中,企業家微笑說,他本來可以用六個字就說明完「什麼是好的領導」,他語氣停頓了一下,「但是怕教授和同學說我在混水摸魚,因此必須把六個字講成二十分鐘,希望大家未來不要學我把領導複雜化了」。

「在我四十年的職場歲月中,只是不斷地想做到一個境界:那就是如何讓別人在我的公司上班是出於『心』甘情願,而非出於『薪』甘情願。雖然只差一個字,我卻練習了四十年。」

「要做到『薪』甘情願比較簡單,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就辦得到,但要做到讓別人『心』甘情願,就必須要讓員工從心底接受你,所以我才認為,領導沒有什麼大道理,就是『領導等於做人』這六個字而已」。

「我把職場分成從什麼都不懂、初階主管、中階主管、高階主管、老闆五個階段,為了把人做好,我不斷在每一階段練習一件事,因此總共要練習五件事,雖然只有五件事,但它們共花了我四十年的時間」。

在我自己剛畢業,什麼都不會的時候,我練習的第一件事是:
˙少(不)多(是)
也就是我從不會去問公司給的任務有多困難,我只問自己要如何去達成而已,練習久了,就會感覺到自己正快速地成長。

後來自己變成了初階主管,我練習的第二件事是:
˙少(說)多(聽)
也就是可以聽的時候我絕對不開口,讓自己不斷學習如何掌握重點與分析邏輯。練習久了,自然學會以後講話只需講重點的智慧

當自己成為中階主管後,我練習的第三件事是:
˙少(我)多(你)
也就是多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凡是以別人的角度來想,練習久了,自然培養出更大的雅量。

成為高階主管時,我練習的第四件事是:
˙少(舊)多(新)
也就是我不再重覆做已經成功做過的事,否則不可能有新的突破,練習久了,就會不斷
產生新的創意。

最後當自己變成了老闆,我練習的第五件事是:
˙少(會)多(讀)
也就是要求自己重新從什麼都不會的階段再開始要求自己,放空自己多閱讀,書讀多了,自然會看到自己還有很多本該謙虛的地方。

老教授最後向學生解說道,他今天之所以安排一位沒經驗的管理者,與一位有豐富經驗的管理者來對比,主要目的是想讓學生親身感受一個簡單的事實,若想將自己變成一位成功的領導者,那就請先要把人做好。「自己都無法把人做好的人,要如何來領導別人?因為智慧都源自於怎麼做人!」

青年人的全球視野......嚴長壽

【嚴長壽主講‧江欣怡整理】
30雜誌
2006/1/27 (星期五)


2005年12月27日,亞都麗緻大飯店集團總裁嚴長壽應「清華思想沙龍」之邀,到清華大學演講,吸引了一千五百名校內外的聽眾熱烈參與,以下是我們所做的精華摘錄,分享給所有未能親臨現場的讀者。


三十年前,我還在美國運通當總經理的時候,一位國外研究機構的副總裁來找我,原來是迪士尼計畫進軍亞洲,特地來調查台灣的旅遊市場概況。他問我,你認為迪士尼樂園應該建在亞洲的哪個城市?當時我信心滿滿地回答:「台灣!」我的理由是,台灣位居東南亞地理中樞,土地、人工也都很便宜。隨後,這位副總裁又繞道到日本去考察,不久就傳出迪士尼將在東京蓋遊樂園的消息。

「Why Japan?」我對於迪士尼這項決定一直掛在心上,後來我偶然碰到這位副總裁的時候,就問了他:「為什麼是東京而不是台灣?」他說,迪士尼一年入園人數要達到六百萬人次才能損益兩平,而當時台灣的境外觀光客一年還不到一百萬人次。雖然日本地價貴,但消費能力也很強,所以最後決定選在東京旁邊,事實也證明,這項決定是對的。

我們真的認識自己嗎?

這件事情讓我發現,原來我一直都只是在用台灣的角度來看市場,視野拉高了,才知道不是那麼一回事。

後來政府要在台中月眉打造一座大型遊樂場,全力發展旅遊事業時,便邀請我去當評審,當時華納來競標,台中也有一本土企業勢在必得。當時第一輪評審時,大家都覺得華納的提案很好,只是華納提出一個願意投資的附帶條件──政府必須配合在月眉附近的高速公路興建一個交流道,而當時政府的態度是不能預開條件。我個人認為由中部財團所提出的第二名規畫案尚有改進的空間,於是我建議,如果第一名不成功,不該把第二名自動升上來,而是要求有條件地修正後才能批准。不過後來政府對於華納的要求不肯讓步,華納退出後,第二名便自動升上來。但由於規畫不周延,導致現在這個財團承受很大的財務壓力,而政府也始終沒有賺到租金,便成一個徹底雙輸的局面,就像是一塊西裝布剪錯了,一切無法重來,台灣整體升級的一個契機就此錯失了。

十三年前,金門戰地禁令解除,當時金門人一心想要發展觀光,我應邀演講時跟他們說,我所看到的金門最有價值的就是戰地風光,還有沒被破壞的閩南文化,我請他們努力維護,知道自己真正的價值。孰料,金門人最不稀罕的就是碉堡與陣地,想引進的卻是他們所嚮往的台北土雞城、歐洲建築、卡拉OK以及把料羅灣變成夏威夷,所以,現在的金門只是另一個失去特色的城市。

台灣的價值在哪裡?

再把格局放遠一點,你會發現台灣缺乏全面思維。在兩岸觀光的議題上,政府覺得讓大陸人士來台觀光是恩惠,但當上海、北京已經成為全球頂尖城市之際,大陸人想到台灣就是日月潭、阿里山,但這些地方卻無法真正感動大陸人民。我始終認為真正開放大陸人士來台,最重要的是要建立雙方互信、消弭誤會的機會,這也才是開放觀光最重要的格局。

前陣子,我遇到一群來台灣的大陸學術參訪團,一群人聊天時,一位大陸教授就說:「跟大陸其他城市比起來,台北是一座屬於人民的城市。」這馬上說服了我,北京、上海是有權、有錢人的城市,但台北有鼎泰豐、二十四小時營業的誠品書店、7-ELEVEN,不管你是市井小民還是達官顯要,你都可以蹲在路邊吃擔仔麵,台北是一座市井小民都可以生存得多采多姿的城市,而這點在大陸人士的眼中充滿了魅力。

當然,我們除了要認識自己的優點之外,也要了解別人的長處。泰國最近躋身成為東南亞醫療觀光中心,吸引了周邊國家的有錢人前往接受高級的醫療照顧。

仔細分析,泰國經濟、社會環境不見得比台灣好,但它位在中南半島的樞紐,加上比鄰近國家的醫療環境更好,所以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優勢。

另外一個成功的例子是印度。印度現在是英國人做心導管手術、換器官的熱門市場,除了因為印度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外,大部分印度醫師都在英國接受醫學訓練,很容易就獲得英國病人的信賴。同樣的例子,台灣豈不正是大陸醫療觀光的重要商機?

所以,想要發展台灣的觀光事業,並不是狹隘地想去賺別人的錢,而是要更深層地了解自己的優勢,把自己的文化包裝成更好的產品。

競爭無國界

我在高雄餐飲學院演講時曾問學生,誰說當廚師就不能修習美術課程?誰說廚師不用懂成本控管、財務分析?誰說當廚師只能在台灣工作?像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培養出來的學生,就不只在瑞士工作,而是分散到世界各地。

因此, 我們要認清這是一個無國界的競爭環境,要知道你的競爭對象,已經不只是你隔壁的同學,而是包括大陸、美國,甚至印度、東南亞的各國大學學生。所以我們不能再用地理的距離或是狹隘的眼光來看自己的未來,年輕人必須要培養一顆非常寬廣的包容心。

你的熱情在哪裡?

年輕人進入社會之前,應該先清楚自己追求的工作目的為何。去年6月,我在台南藝術大學畢業典禮上演講,我說:「明天開始,你們之中有一半的人會失業,更殘酷的是,你們會對之前的學習很失望,因為台灣並沒有尊重藝術家的環境。」可是我也告訴他們:「你們知道嗎?你們擁有一個能夠感動人的工具,如果我是你們,即使找不到工作,我也不能放棄會感動人的力量。」一個剛畢業的音樂系學生如果沒有放棄這個能感動人的力量,即便是到花蓮當義務老師,或是去教一個小朋友音樂,只要能夠讓更多人體認到音樂的美好都好。

要記得,如果你把自己的才能當作謀生工具,而不是把才能變成一個更大的使命,你對你自己的生命將不會有成就感。我們應該用一個新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生命,隨時保持熱情。

把熱情傳出去

由於光寶基金會宋恭源董事長的關係,這兩年我特別推薦需要贊助的藝術團體──知名小提琴演奏家胡乃元,以及盲人合唱團「展翼」。幾年前,我跟胡乃元說,你們都是來自台灣,在台灣大型演奏廳的演奏也一向受到大家的讚賞,但你們卻從未創造跟許多其他台灣人互動的機會。聽完後,他馬上號召幾位台灣的音樂家一起成立「Taiwan Connection」,前往台灣偏遠地區免費演奏,兩年來成果非凡。

展翼合唱團之前寫信給我說沒有經費,他們覺得自己雖然是盲人卻很想跟社會保持互動,雖然看不到,但心卻是光亮的。因此在光寶基金會的贊助下,展翼到台灣的每一個監獄去演唱,藉由歌聲把關懷分享給大家,「我聽得到受刑犯啜泣的聲音。」曾信榮團長這樣告訴我。

如果展翼這樣的盲人團體,都可以感動別人、感動自己,我們有能力的人,有什麼不能的呢?最後我要由衷地呼籲大家,讓我們做自己的天使,也做別人生命中的天使。*

李安演講精華摘錄

2006年5月3日
李安在母校台灣藝術大學與學弟妹的電影專題座談

「台灣市場是不夠的,你們將來要用華人的眼光看電影,大陸是個大市場,這沒有辦法,所以將來也要接受並瞭解一些大陸不好的東西,或他們愛看的東西。

我這一代是跟大陸文革一代競爭,我有優勢,因為他們是被摧殘的一代,我是被教育的一代。但你們這一代要小心,因為你們是被摧殘的一代,而大陸他們是被教育的一代。華人去西方市場打,一定是從下往上打。無法一開始就在好位置。」

「貫穿我的作品的東西,就是壓抑的經驗。有壓抑的東西,我就很會作。又我在美國當學生,適應力比其他外國學生強,也因為我善於壓抑。懂壓抑,就懂符號,有話不會直說,繞來繞去,符號與影像的應用就比別人強。我的文化底蘊,是我的特色。我拍理性感性,先去英國住6個月,一磚一瓦,一狗一馬,一個個去體會。有個狗專家說:這是唯一沒有用錯狗的電影。」


維維感想:一針見血,善良敦厚,讓人心靈滿滿。

媽媽學英文((轉載自我朋友的BLOG))幾得意!!

[媽媽學英文]
有一天, 我正在看 VCD, 老媽捧了一本書進來.

老媽:「這個 "I don't know." 是什麼意思?」
我說:「我不知道.」
老媽:「送你上大學讀了幾年, 你怎麼什麼都不知道?!」
我說:「不是! 就是 "我不知道" 嘛!」
老媽:「還嘴硬!」
說完老媽給了我一巴掌.

老媽:「那 "I know." 是什麼意思你應該知道吧?!」
我說:「是 "我知道" .」
老媽:「知道就快說.」
我說:「就是 "我知道" .」
老媽:「你身痕是不是?」
我說:「就是 "我知道" 呀!」
老媽:「知道你還不說! ? 不懂不要裝懂!」
老媽又給了我一巴掌.

再問你一個」老媽:「 "I know but I don't want to tell you." 是什麼意思?」
我:「………………」 打....



人們常說:「學習是痛苦的歷程.」不過我不明白,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我媽學英文的熱情日益高漲, 因而我的苦難就日益加深.

今天, 她又來問我了.「兒子啊!」
老媽:「"I'm very pissed, don't bother me." 是什麼意思啊?」
我說:「我很煩, 別煩我.」
老媽:「欠揍! 跟你媽這麼說話.」
於是, 我又挨了一巴掌.

老媽又問:「"I didn't hear it, can you repeat." 是什麼意思呢?」
我說:「我沒聽清楚, 再說一次.」
老媽又說了一遍:「I didn't hear it, can you repeat.」
我說:「我沒聽清楚, 再說一次.」
我:「噢~好痛!」

老媽再問:「"What did you say?" 又是什麼意思呢?」
我說:「你說什麼?」
老媽作勢要打我,「算了! 問另外一句.」老媽:「"Look it up in the dictionary." 是什麼意思呢?」
我說:「查字典.」
老媽:「叫我查字典? 那我幹嘛問你?!」
這次, 我挨了兩巴掌.

老媽又問:「"You'd better ask someone else." 怎麼翻呢?」
我說:「你最好問別人.」
老媽:「你是我兒子, 我問別人幹嘛? 你又在身痕了.」
老媽又給了我一巴掌.

老媽:「我再問你.」
"Use your brain, and then think over it ." 又是什麼意思呢?」
我說:「動動你的腦子, 再仔細想想.」
老媽:「死仔,還敢耍我?!」
我:「嗚~~~~ 」

論金融海嘯後的香港人(轉載)




每年新年前夕,必定有『它』---年宵的出現。

2008年尾金融海嘯沖擊,全球經濟逐步下瀉,百業蕭條,能夠穩住陣腳的大公司不免大幅裁員、減薪、停薪留職,甚至清盤、破產、潛逃。
不論是HSBC,中信泰富,泰林這些大公司,或是小商店,也難逃這百年難遇的惡夢!!

香港,這個細小地方,會否難以支撐這海嘯後的夢魘呢?

答案:根本沒有這個可能性。

一直以來,香港所面對的,不是一些鎖碎事,而是一件件全球大事,縱使是一些大國,也相繼倒下來。

先是98年的大鱷沖擊亞洲各國貨幣,不少國家貨幣紛紛倒塌下來。若不是任總的英明果斷,LINKED RATE架構穩健,香港人對港幣的信心,香港會能夠發展嘛?

又或者03沙士,淘大或8A病房死了不少醫護人員、病人及住客,香港人也能夠跟病菌『戰鬥』,這仗又勝了。

至今08金融大海嘯,香港人會怎樣面對呢?工展會減價促銷,廠商原本認為銷情不樂觀,相相各出奇謀,不是海嘯價,便是成本價,結果工展會完結,竟然收入超於過往銷情&預期,以薄利多銷的手法,確實吸引市民消費,兩方均有益而無害。

09年又會是如何?暫時沒有人會知道。

但唯一知道的,便是香港人打不死的精神始終是不會熄滅的,因為我們就是香港人!對嘛?

逗利是可怕金句(轉載)

 

逗利是可怕金句(轉載)
中國人算是很幸福了!西方大節如聖誕,也只是平安夜一晚;聖誕節一天;BOXING DAY一日!但中國人的新年,可以由年三十晚開始,一直玩到最起碼年初三!我家樓下更有不少小商舖,無視金融海嘯,放假直至年初八!
更幸福的,是未婚的你,可以逗利是!西方的萬聖節TRICK OR TREAT問人討糖果當然好玩,但著實現實一點看,糖果再多都不過幾十元一百塊,還不及利是乾淨俐落,還已經套現,用來買糖果還是波鞋,悉隨尊便。

題外話:誰說小孩一定要糖果呢?現在癡肥的已經不少!所以送利是就更有意義了!
身為未婚的年輕人,我當然知道利是只是意頭,小心意,有則有,沒有亦無不可,我們不應強迫人家給利是。但這只是門面說話,說一次就夠!對於我們來說:「利是就是面子。你可以不給任何,但給了,你的路會易走一點。」
你可以用正面的想法去了解現在的年輕人,包括我,但我和其他年輕人都一樣,是會用「人家給我多少利是」來衡量人家的。等如你父母會看人家屋企裝修擺設去衡量人一樣,他們叫你「不要因為人家給你的利是太少,而不喜歡人」,是虛偽的。
所以,我們這一天,都在想:「如何得到更多的利是?」
其實沒有什麼方法,只有拜年拜年拜年拜年,不勞而獲是不設實際的。但當我們完成了「工作」,是時候「出糧」時!我們很怕「老細」說一些話,那些就是「逗利是可怕金句」。
可怕金句一:
「哎呀!唔記得帶呀!下次帶返比你!」
(講果時,仲要不斷拍打身上的衫袋,以示「吉」了!)
可怕金句二:
「講返幾句祝賀說話黎聽下先啦!」
(講果時,把手上的利是伸出又縮回,伸出又縮回,將我當狗仔咁玩。)
可怕金句三:
「我好似比左你架喇可?比左未架?」
(當然很多時,答案是「未」,但這麼CHEAP如何答出口?乞錢麼?)
可怕金句四:
「下年到你派架喇喎!」
(關佢鬼事咩!又唔係派返比佢!)
可怕金句五:
「真係越大越靚仔!」或者「你細個靚仔D架喎!」
(呢兩句其實唔係好關利是事,但真係成日新年聽到,我都唔明點解平時講少D。)
可怕金句六:
「你果D利是,我比左你阿媽架喇!你問佢攞返啦!」
(你唔係唔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賊,就係阿媽呀嘛?比左阿媽即係見財化水啦!)

過完新年,才寫這篇逗利是後感,總結如上。
你今年又聽到什麼金句?分享一下吧!

論四端 問答

問:為何「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便能「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答:因為古代聖王有惻隱之心,不忍心見百姓受苦,所以會行仁政,行仁政便可把天下治得好。 問:作者舉什麼例子說明人人都有惻隱之心? 答:作者舉出如今有人突然見到一個幼童將要墮進井中,都會有死懼之心,有惻隱之,害怕幼童有事。 問:他認為人缺少什麼便是「非人也」? 答:他認為缺乏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便是「非人也」。 問:「人之四端」與「人有四體」有何相似之處? 答:「人之四端」與「人有四體」都是與生俱來的。 問:為何人們要把四端加以擴充呢?否則會怎樣? 答:因為人們把四端加以擴充便能安定天下,否則就連侍奉父母也做不到。 問:孟子怎樣解釋人們見孺子將掉入井而生的惻隱之心?他認為人們的表現與什麼原因有關? 答:孟子認為人們見孺子將入於井而生的惻隱之心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而且證明人的本性中就有這惻隱同情他人不幸的善性。 他認為人們的表現並非為了自己的利益,又並非要在鄉黨朋友中摶取聲譽,亦並非為了結交孺子之父母,他不是怕了孺子的哭泣聲而疲迫去做,在那一剎間也沒有時間在思考應該做與否,而是本能生的一種惻隱同情之心驅使他去這麼做。 問:「不忍人之心」和「不忍人之政」有何關係?要是人有惻隱之心,為什麼會作出傷害人之事? 答:孟子認為人有惻隱之心,先王是人,所以先王有惻隱之心。這樣,先王能善待百姓,體恤百姓的困苦,關心他們,不忍心見他們受苦,所以實行愛民之政,在政治上施行不忍人之政,使百姓免受苦。 惻隱之心只是仁之端,如果得不到擴充,便會因種種私慾利益所掩蓋,所以會作傷害人之事。 問:孟子文章中的一個重要特色是運用比喻說理,試找出篇中比喻,並評論它們貼切與否。 答:比喻一:「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作者只是從四端和四體的數量上打比方,說明兩者皆是生俱來,絻無歧視殘疾人士之意。 比喻二:「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作者用泉水及火作比喻,火剛燃燒而終必不可撲滅,泉水剛流出就終必匯成江河以比喻擴充四端所產生的巨大作用。 比喻三:「以不忍人之心,得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作者以用惻隱之心行仁政就能把天下治理得輕而易舉,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coupon c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