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時說,為了某些原因不可以死。
一時又說,為了某些原因可以死。
其實都是一樣的原因。
我反對這個行為,不是因為我對提及死亡有所忌憚,
只是覺得那些人太兒戲。
人生,是不斷的得到、失去、堅持、放棄。
得到的,就註定了失去。
所以,我一直也覺得「喜歡的不一定要得到」。
與其看著它在你手上慢慢衰老,被摧殘至失去,
是得到的快樂永償不了的悲痛。
但生命,卻由不得你得到或是失去。
因為,「我思故我在」。
至於堅決與放棄,無論哪個,都是麻煩的決定。
自小堅信「如果堅持和放棄都是同樣痛苦,我寧可因為堅持而痛苦。」
但人活著,漸漸長大,
總會貪戀放棄那瞬間的快樂,然後欺騙自己那是該做的事。
今天放棄了原則,明天放棄了道德,
最後連自己的生命也放棄了,這是多可悲呢?
歸根究底,還是中六小孩都會的一句話--「心靈不夠凝煉」。
「凝煉」用得好,是專注也是堅毅,是千錘百鍊的成果。
把死掛在口唇,就是有視死如歸的氣魄嗎?
就代表了你對某事某物的重視嗎?
這只讓我想起粵語殘片的「一哭,二鬧,三上吊」,
只透露了你的歇斯底里,以及心靈失落。
死,有輕於鴻毛,有重於泰山。
君子固可泰山崩於前而不色變,
何以汝等觀鴻毛之事若泰山,不只色變且委身於之呢?
今天,沒有人要求你以死報國,更不用留取丹心照汗青。
但是,難道就是因為沒有這些要求,
就要強行給死賦上某種意義,以為偉大?
以死亡為一種手段,或為了得到什麼,
或為了譁眾取寵,但那是可以自傲的事嗎?
生老病死,為人生必經階段。
未懂得尊重死亡,又何言懂得尊重生命呢?
有云「未知生,焉知死」
但不懂死亡的價值,又何以懂得人生的意義呢?
看來,又是有雞還是蛋先的問題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